124章:皇帝的夸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行宫前朝的芳华殿上,此刻重臣云集,都由衷地向皇帝道喜,崇祯则笑容可掬的给予回应,心中感慨万千。

    胜利带来权力。

    对崇祯而言,这一场胜仗的意义怎样高估都不过分。

    他由刚继位之时那个十七岁的少年,经历了十七年的风风雨雨,最后离京南下,几度在生死边缘走过,对权力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渐渐明白了自己权力的来源,自己是怎样几乎失去了这种权力,现在又是怎样慢慢找回来的。

    帝王的权力大抵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名义上的权力,一层是实际上的权力。

    名义上的权力,或载于典籍制度,或依托于那些数千年来形成的不言而喻的礼法和规矩,所谓天赋君权是也,只要登上了这个位置,名义上就具有了这些权力。

    实际上的权力要复杂的多,是随着人们对君主和朝廷的判断而起伏不定的。当臣民不再尊崇、信任、敬畏这个君主的时候,那些名义上的权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终于沦为纸面上的权力。

    这就是所谓的政令不出京,甚至是政令不出宫。

    这两样事情,崇祯都曾经历过,所以现在当他看着殿中的群臣那种既兴奋、又恭顺,同时又带有敬畏的神色时,便更加体会到权力失而复得的不易。

    也难怪群臣会有这样的表现,实在是这场胜利的意义确实不一般,击败刘泽清的三万人,生擒刘泽清本人,这要比击败某一名闯贼大将的三万兵马,带来的震撼要大的多。

    官军在对流寇的作战中,并不缺乏胜利,即使到了后期,也仍有击败流寇数万人的例子,但是这些胜利,已经严重依赖于武将个人的意愿,想打就打,不想打就跑,万岁本人和朝廷都拿他们毫无办法,威严荡然无存。

    现在,大家认识到,万岁又握住了鞭子。

    剪除刘泽清的旨意,是以手诏的形式下达的,是密旨,除了接旨的周世显和李邦华之外,在朝中便只有史可法和倪元璐两人预先知道,这些天里面,除了守口如瓶之外,也是日日担心,直到现在才算放下了心。

    其他的人,在被召进宫内的时候,已经知道了胜利的消息,但是详情却还不能了解,都急切的等待着万岁的宣示。

    “史可法,你把奏疏给大家念一念吧。”

    今天逢十,本来是不用上朝的,大臣们都是在家中被传旨的太监召集过来的。

    按照崇祯的旨意,要召六部九卿全到,这其中就分出了大小九卿。

    六部尚书加上左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叫做大九卿。

    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这些职位,算作小九卿。

    这些人里面,崇祯点名史可法这位兵部尚书,把这作为一种荣誉。

    “是。”史可法躬身答应。

    临时进宫带班的临淮侯李祖述,恭恭敬敬地从崇祯的御案上取过奏疏,转身走到大臣们的班列之前,交在史可法的手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