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外孙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团圆》这部电影,在王权安所有的电影里,就思考的深度而言不是最深刻的,《图雅的婚事》就比它深刻不少。

    但是,要论起剧情设置之巧妙,却是比他之前的所有电影都突出的多。

    这一部借着团圆来讲述别离的电影,在王权安的设计里,有着整整5场在饭桌上的戏,可以说,在他的构思当中,整部电影有一半的内容都在饭桌上了。

    这5场饭桌上的戏,第一场是群戏,刘燕生刚回来,乔玉娥一家子只要没事儿的都来了,除此之外,还有街道居委会的主任——来欢迎这位返乡的台岛老兵。

    第二场的饭桌就只剩下了三个人,刘燕生、乔玉娥以及陆善民,刘燕生第一次向陆善民提出了要带乔玉娥走的想法。

    第三场的饭桌又是群戏,陆善民和乔玉娥刚办了离婚,拉着全家人吃饭,算是给乔玉娥的送行饭,也是在这个饭桌上,陆善民突发脑梗入院。

    第四场又变回了三人的饭桌,也是在这个饭桌上,几位老人的思想都在发生着转变。

    最后,第五场,群戏,刘燕生要离开,全家人都到了,在巷子里摆了一桌,结果,没吃两口、没说几句,下雨了,散场,似乎也预示着结局。

    5顿饭,前后两场各自呼应,而中间一场却可以算是整部戏最重要的转折开端。

    就这样的结构,张步凡就觉得特别精巧,和这个一比,另外某个光头导演的戏就差远了,那点点倒叙插叙的手法,呵呵……

    但是,张步凡觉得这还不够,就这些剧情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在和王权安会面的时候他说过的一点压根没体现出来。

    那就是后辈。

    那就是刘燕生乔玉娥身上发生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他们的后代身上又会引发怎样的思考?

    这一点,无论是王权安的剧本还是金那的剧本里,都没有,在他们的剧本中,后辈只是推动剧情、引发更多矛盾的道具,所有对于相逢和别离的思考,都落在了三个老人身上。

    这样很不够。

    于是,那个在原来的剧本中只是起到一个“导游”身份,带着刘燕生游魔都的外孙女娜娜,戏份一下就增多了。

    而整部剧里在饭桌上的戏份,也从5段被张步凡增加到了7段。

    一段在整个剧本的开头,甚至在刘燕生回魔都的前头,其实也应了王权安剧本中刘燕生在回国之前给乔月娥去的那一封家书。

    这一段里,乔玉娥一家在饭桌上,年轻人吃的快,大部分人都已经下了饭桌,只剩下老两口还在慢慢吃着。

    那个不大的小饭桌上,老两口面对面坐着,不时的挑一筷子,在两人中间手边上坐着外孙女娜娜,手上捧着一封信在那念——刘燕生的那封家书。

    另外一段直接被张步凡扔到了结尾,刘燕生离开之后,这一次没别人了,就剩下老两口和外孙女娜娜,一边吃饭一边聊着,老两口的生活在刘燕生离开之后又恢复了以前的样子,没什么好说,这话题自然落在了外孙女的身上,聊她,以及她的他。

    于是就扯出了这样一个话题,她的他,要出国,时间还不短,整整2年。

    当年刘燕生他们一代人身上发生的事情,在新一代人的身上,就这样以另外一种形式,再一次上演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